联通左边
联通右

文化

元宵节是如何成为“中国式狂欢节”的

“一年明月打头圆”,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诏令司马迁等人议造的“太初历”,确立正月初一的“岁首”地位,也让正月十五这天成为...

郭相颖:守了大足石刻50年

“来世若有择业时,再卧青灯古佛前”      郭相颖:守了大足石刻50年      公元3世纪左右,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西域传入中国,又一路由北向南,最终在中国西南落下一笔重彩,形成始建于唐宋的重...

北京再添国家级文化新地标

近日,历时近3年修建完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放,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该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毗邻国家体育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130余件珍贵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百余中外记者昨日探访故宫观开年大展      130余件珍贵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虎年第一场瑞雪,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增添了浓厚的冰雪氛围。昨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惊喜盲盒”再度来...

北京抓住冬奥会契机 擦亮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2月13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发布会,北京文物、旅游等部门表示,将抓住冬奥会契机积极推广北京非遗体验,擦亮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是...

去年北京考古发掘面积11.6万平方米 出土文物约5000件

去年北京考古工作和大遗址保护取得新进展,考古发掘项目120项、发掘面积11.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约5000件(套)。周口店遗址、琉璃河遗址、大葆台汉墓、明定陵4处考古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宁夏立法保护境内1038公里长城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经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认定,宁夏境内现遗存有战国、秦、汉、隋、宋、明各代长城,可见墙体总长1038公里,遍布全区19个市、县(区),呈现量大、点多、线长、...

《万象中国》预告片登陆上海户外大屏 5月将正式推出

夜幕下《万象中国》预告片在上海街头大屏循环播放 吕心泉 摄      2022年新年伊始,伴随着春天的气息,《万象中国》预告片在上海户外大屏上演。从故宫红墙到江南水乡、从敦煌大漠到丘陵茶园……取...

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主题为何是“四时捺钵”和“冬奥泰和”?

太子城遗址雪后航拍图  杨东武 摄      作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核心区里的“中国文化名片”,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主题为何是“四时捺钵”和“冬奥泰和”?        ...

唐代长安城的诗歌传播

古都长安是唐王朝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也是唐代文学的创作与传播中心。唐诗里有大量歌咏描写长安的名篇佳作,长安也见证着唐代诗人的生活轨迹与文学活动。可以说,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长安城,处处洋溢着诗歌的芬芳。古...

冰床、竹马、冰嬉……想穿越回古代,玩冰雪运动!

随着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的进行,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越来越高。      其实,中国古代的冰雪运动种类也有不少。据文学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师佟彤介绍,最初,古人的冰上活动是出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宋朝...

《血战长津湖》:志愿军老兵还原战场细节

春节大年初一,由《长津湖》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上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更远,未来才会走得更稳。除了去影院看电影,翻阅图书版《血战长津湖》,通过...

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在适应不同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节档票房位居历史同期第二 奠定中国电影再出发的坚实基础

每年春节档都会成为年度观影的一个高潮。来自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春节长假7天,全国电影票房60.35亿元,位居历史同期第二。电影类型的多元化、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叙事方式的提升、内容持续精进等因素,有力地助推...

1298件珍品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1298件珍品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包括唐琴“枯木龙吟”、翡翠“四大国宝”等中华瑰宝 八成展品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本报讯(记者 李佳)紧随冬奥开幕,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

58/66 第一页上一页54555657585960616263下一页最末页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