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左边
联通右

文化

“沁芳”是曹雪芹布下的总关节

□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今年高考作文题,取材于《红楼梦》中“试才题对额”一回,大观园落成后,宝玉等人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第一处景致:一派好水,一桥一亭翼然水上,贾政欲取...

美术馆夜间化身戏剧乐园

本报记者 王广燕      伴随着“放松喷泉”装置的潺潺水声,两名精灵在沉睡中苏醒,他们在“魔法森林”间嬉戏舞蹈,引导观众探寻其中的秘密。近日,在木木美术馆798馆,为“奥斯汀&midd...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胡璐)今年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11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

故老思飞将 古居“复活”韵味长

“不破坏原貌修旧如旧,古居才能韵味长留。”清丽古朴的“飞将军”李广故居一角,年过七旬的赵昌荣正指着檐下一条精美的雕花拱垫板娓娓道来。板上,新补的明黄色木块毫不违和地镶嵌在缺损处,与...

从文化标本到现代艺术 古老非遗焕发新生

新华视点|从文化标本到现代艺术 古老非遗焕发新生      精美的唐卡、质朴的彩陶、华丽的景泰蓝、艳丽的剪纸……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内,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课堂,在这里交...

共赴非遗之约,共享非遗之美

主播说联播丨共赴非遗之约,共享非遗之美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你我的耳边和指尖,在我们的心间。      如今,我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

2000万块古陶瓷碎片!秀出中华陶瓷文明巅峰基因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明成化青花斗彩鸡缸杯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明宣德青花龙纹罐      ……      当今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的传世古...

当古老文化遗产遇上先进数字化,会发生什么神奇反应?

古老的文物承载着华夏灿烂的文明,透过它们,我们得以抚摸历史;与它们“对话”,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背后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如...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如何更多惠及大众?

时空观察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如何更多惠及大众?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复合遗产)三个大类。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

穿越北京中轴线,解锁700年时光

新华全媒+丨穿越北京中轴线,解锁700年时光      北京      有一条古老的线      诉说着这座城700多年的“生长”历程      它就是      北京中轴线      北京传统中轴线      ...

晚清知县周长森的山东行记

□赵瑞峰      周长森,字莲叔,号甘菊轩主人,是江苏六合人,活跃在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曾任江西安远、崇义知县。其所著《六合纪事》根据日记编成,记载咸丰年间江苏六合地区太平天国的战事活动,久为学...

为经典美学注入新思考

□ 高贺胜      作为依存于当代科技手段、综合了视听和想象等人类多维机能、有着大众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审美形式,电影和电视,实际上拓展了传统的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美学范围。贺志朴、马明杰新作《影视美学通论...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在唐代叫什么?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非但不熟悉,并且第一次读时还会感觉有点拗口。克亚克库都克有什么含义?该烽燧在唐代的名字是什么?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

追寻宋韵的历史深致

【著书者说】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认为:“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它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的。”作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

茶与咖啡互鉴 打造中西文化融汇桥梁

豆腐脑咖啡。 李悦供图      中新网天津5月22日电 题:茶与咖啡互鉴 打造中西文化融汇桥梁      作者 石蕴玉      日前,一款“豆腐脑咖啡”火遍各大社交媒体,由此衍生出的表情包也成为年轻...

47/68 第一页上一页43444546474849505152下一页最末页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