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左边
联通右

科技

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不会构成威胁

       新华社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最新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2020 VA1。该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预计在11月20日飞掠地球。本次飞掠不会对...

“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240余颗 有力支撑高水平研究

        发现脉冲星240余颗 有力支撑高水平研究      “天眼”问天 潜力无限      今年1月11日,有“中国天眼”之称的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验收,...

“雪龙2”号再出发 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今日启程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娇颖)今日(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考察计划航程3万余海里,预计2021年5月...

一跨1488米,长江将迎来一座超长主跨高铁桥

◎ 科技日报记者 矫阳      距主跨1092米沪通公铁大桥开通仅数月,主跨1176米的常泰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后,我国对桥梁大跨的追求又上新高。      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正在福建泉州举办的2020度铁路桥梁年会上获...

被誉为“国之重器” 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惠州

      图为正在动工建设的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施工现场 宋秀杰 摄      中新网惠州11月6日电(黄燕中 黄少卿 宋秀杰)记者11月6日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委宣传部获悉,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已落户该县...

中国学者攻克几何分析领域核心猜想

       中新社合肥11月5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几何与物理中心团队在里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率先解决了几何分析领域20余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中国...

冷板凳上做出抗震大学问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一代代科研人接力传承——      冷板凳上做出抗震大学问(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核心阅读      建设我国最早的地震模拟振动实验室,开发预测评估地...

SpaceX每月生产60颗卫星,中国企业要不要太空圈地?

     对标马斯克星链计划,中国星网机会几何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陈惟杉      发于2020.10.26总第969期《中国新闻周刊》      经历4次推迟后,当地时间10月6日,SpaceX“猎鹰9号&rdq...

“风云”半世纪再回眸 “从零追赶”到“部分领跑”的启示

   零距离       “风云”半世纪再回眸      ——“从零追赶”到“部分领跑”的启示      半个世纪前的气象预报员很难想象,今天的中国,广袤土...

科普:新冠病毒冬季是否会更加活跃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张忠霞)随着北半球冬季来临、气温不断下降,研究人员提示,新冠病毒的传播可能进一步恶化,这与病毒本身特性、人群社交特点等多个因素有关。      很多呼吸...

抢抓量子科技发展机遇 中国已按下“快进键”

       量子科技 中国“快进”      在量子科技领域,一场激烈的竞赛正在展开。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算……如今,量子科技已成为全球科技大国集中发力的新一轮...

科技部:4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III期 6万人接种无严重不良反应

    中新网10月20日电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20日表示,4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总体上进展顺利,截止到目前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资料...

又一发长征五号火箭运至海南 远望船队顺利靠回母港

航行期间遭遇台风,科技人员载货舱内进行检查。 亓创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 (亓创 高超 李博 郭超凯)据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消息,远望火箭运输船队于10月16日上午靠回母港,结束了为期41天的火箭海上运输...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

10月10日,在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来自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五院)和武汉大学的工程师们正推动着一台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在刚刚...

高分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一轮高密度任务首战告捷

       王玉磊 黄国畅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2020年10月12日0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郭...

90/123 第一页上一页86878889909192939495下一页最末页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