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老区基点村见闻:从“革命热土”到“幸福沃土”
发布时间:2025-06-18  文章来源:宁德新闻网 点击:1055
宁德新闻网6月18日电 (吕若萱)宁德市是中央红军长征前与中央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等并存的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现有老区村1907个,其中老区基点行政村161个。
 
“与发达地区相比,宁德市全面实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问题。”宁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陈成章表示,因此,老区基点行政村基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需要更多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闽台合作谱写振兴新篇
 
晨光熹微,蕉城区七都镇外洋村的蜂农们早已开始忙碌。蜂箱旁,畲族老人与汉族邻居默契配合,金黄的蜂蜜缓缓流入罐中。
 
外洋村(原址)是畲族行政村、老区基点村。该村靠近宁德第三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宁德市重点项目——官昌水库项目的所在地。因水库建设需要,外洋村除郑坑自然村外,其余全部搬迁安置到七都镇六都村旁的外洋新村,安置地面积86亩。
 
因水库建设需要,搬迁安置后的外洋新村。吕若萱 摄
 
近年来,外洋村立足地理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茶、竹笋加工、蜜蜂养殖等产业;借助毗邻宁德时代、上汽宁德基地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就近就业,并通过房屋租赁等方式增加村民收入;争取上级政策补助,新建安置小区围墙、道路等基础设施,使得村民安居乐业,交通、就业更便利。
 
在宁德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市台办的推动下,外洋新村正借助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这一契机,打造“小而美”的宁台乡建乡创项目示范点。外洋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吕慈昌介绍,在七都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村获得一期800多万元的上级补助资金,用于外洋村的外立面改造以及网红一条街打造,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有效激发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
 
红色旅游激活发展动能
 
甲坑村地处闽浙两省福安、寿宁、泰顺三县交界的寿宁县犀溪镇,以甲坑村为中心的岗垅地区是三年游击战时闽东红军重要的大后方和依托地。
 
寿宁县犀溪镇甲坑村。寿宁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年来,甲坑村以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契机,深度发掘红色研学产业资源,打造犀溪镇党校、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岗垅革命纪念馆、红军洞步道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同时,依托当地幽、险、奇、峻、幻特色,将众多红色遗迹串接起来,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产业,2023年村财收入超过50万元。
 
革命故事永流芳,红土地上展新姿。如今的甲坑村,成为红色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群众前往接受精神洗礼,感悟初心。
 
填补老区村的资料空白
 
从外洋村的畲汉携手共富,到甲坑村的“红色旅游”如火如荼,宁德老区基点村正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为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发展路径。
 
为进一步推动老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宁德市民政局(老区办)和宁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历时一年多联合编撰的《宁德市革命老区基点行政村概览》于今年5月首发。陈成章说,这本书填补了宁德市老区基点行政村资料的空白。
 
《宁德市革命老区基点行政村概览》首发式及全市老促会会长座谈会现场。宁德市民政局 供图
 
据介绍,《宁德市革命老区基点行政村概览》介绍了宁德市9个县(市、区)老区概况,汇编了161个老区基点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闽东革命老区基点行政村的村容村貌、红色文化遗存、特色产业、旅游风光等。
 
“我们冀求通过本书,能让广大干部群众对老区基点行政村有较详实的了解,进一步认识老区、情注老区、建设老区。”陈成章表示,更希望本书能为有关部门开展老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