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新闻网5月7日电 (林如婷)在餐饮、健身、培训、家政等民生消费领域,预付式消费模式已深度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然而,这种消费模式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如“卷款跑路”、霸王条款、退款难等。近日,霞浦法院在综治中心化解了一系列预付式服务合同纠纷,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5年初,方某某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宣传,霞浦某保洁公司声称,消费者预先在特定的小程序上充值后,需要公司提供保洁服务时,在小程序上“下单”,保洁人员就会上门服务,每小时40元的保洁费用则在小程序账户余额中扣款。
方某某充值后,于春节卫生大扫除期间,在小程序上“下单”,却无人上门保洁,也无法联系上保洁公司,小程序上还无法办理退款。方某某遂向霞浦县综治中心提出维权诉求。
霞浦县综治中心收到案件后,经初步了解,在保洁公司宣传的小程序上预付充值的人数达到60余名,为妥善处理这起群体性事件,便将案件委派给霞浦法院驻综治中心的法官依法进行协调。
调解的基础需要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愿,经查询,霞浦某保洁公司与负责运营小程序的宁德某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吴某某,但无法联系到其,于是法院协同公安机关查询吴某某的具体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经过查找联系,吴某某来到县综治中心参与调解。
调解员对预付消费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释法说理,明确了保洁公司、科技公司与消费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吴某某认识到存在的过错,确认了60余名消费者预付的金额。经过协商,调解员提出了解决方案,由二公司继续履行预付消费的后续合同义务,如果消费者要求退款,则由二公司与吴某某共同承担责任。
最终,二公司、吴某某与60余名当事人签署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法官依法出具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民事裁定书,一起群体性纠纷就此得到妥善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