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乡村振兴的两名“特警第一书记”
图为兰俊(左一)展示为村民书写的春联。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陈俊袅 文/图
曾经的他们,投笔从军,保家卫国;退役后,他们成为特警,守护平安;乡村振兴的战场,他们主动请缨,带民致富。
他们就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公安局特警队员兰俊和杨天泽,分别是派驻平定营镇平定营社区和三合村驻村第一书记。1月22日,《法治日报》记者一行走进瓮安县,近距离感受“特警第一书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点点滴滴。
一大早,兰俊就兴奋地找到自己的战友杨天泽,就如何打造和发展综合性产业项目取经,两人却因为观点不同“争”了起来。
“你们村打造的三合生态休闲山庄,集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这个综合性产业项目既可以保护生态,又可以带动就业,助民增收致富,可不可以把经验传授给我们?”兰俊说出来意。
“不是我打击你,你们那里没有这个条件,我们村位于瓮安母亲河的上游,条件得天独厚,想模仿有点难度。”杨天泽毫不避讳地答道。
面对战友的“打击”,兰俊坦承:“你们那里生态好,有回乡创业的带头人。我们也有我们的特色,红色文化浓厚,可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听了兰俊的分析,杨天泽喜出望外地说:“你脑瓜子真好使,但是这个项目必须有规划,投入也比较大,还得群众支持,困难较多。不过,可以啊你小子,想弯道超车啊!”
“后发赶超是贵州精神嘛,有什么不可以的。”
“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群众富裕,等你们规划出来,我们再认真讨论,现在谈都是纸上谈兵。”
“一言为定。”
言毕,两人各自回到岗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别看他是个90后,工作中很有章法,善于抓住重点。虽然来自城市,但是很有亲和力,也敢打敢拼,老百姓对他评价都很高。”这是平定营镇三合村支部书记助理王开基对杨天泽的评价。
杨天泽告诉记者,春节临近,大量农民工返乡,要做好走访工作,做好疫情防控,上午约了几户人家需要上门走访。
“老彭,我又来看你啦。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困难?”
“王叔,您是联户长又是老党员,年关将至,一定要发挥好我们的作用,保障老百姓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
每走访一户,都有不同说辞,但是每一句叮嘱、问候,都饱含暖意。杨天泽告诉记者,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懂得群众语言。要有效推动工作,必须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心中有数,工作开展才能有的放矢。
当天下午,记者跟随兰俊来到平定营社区高枧坡村民组。在该村葆初广场的墙面上,写着“永远跟党走”“八要八不要”村规民约以及一些移风易俗的宣传标语。广场上,爱好书法的兰俊邀请书法朋友圈人士在这里义务为村民写春联,给村民送去新春祝福。
兰俊告诉记者,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础。如何留住人才,以文会友、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据了解,在兰俊的倡导下,去年11月14日,高枧坡居民组文联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二个居民组文联,也是贵州省第一个居民组文联。
据悉,在成立文联后,当地又组织开展了书法培训班、书法比赛、摄影培训等一系列活动,令村民组精气神更佳、凝聚力更强,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
记者手记
瓮安县两位“特警第一书记”的事迹,仅是贵州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缩影。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还有很多像杨天泽和兰俊这样的青年,是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从组织安排,全心全意扎根基层,驻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真正体现了新时代干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