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自身监督队伍建设
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全国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着力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
建立全国统一的“12309”举报电话
曹建明,1955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3月至2018年3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曹建明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团结带领全国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坚决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持检察业务、检察队伍和检务保障一体建设,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规范司法行为、深化司法改革、狠抓基层基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新局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突出贡献。
为适应人民群众信访需求,解决检察机关举报电话号码不统一问题,为人民群众举报或咨询服务提供更大方便,2009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全国统一的“12309”举报电话,举报网站正式更新网址为www.12309.gov.cn,构建起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举报体系。
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整合检察机关服务群众功能,升级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四级检察院同步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受理控告、申诉、国家赔偿、司法救助、法律咨询、案件信息公开等事项,建立起“一站式、综合性”检察为民服务平台。
举行首次“检察开放日”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检察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0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明确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次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宣誓规定(试行)》,规定初次担任检察官职务、检察官晋升实行公开宣誓制度。
2010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首次对检察官职业信仰、履职行为、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礼仪、职务外行为作出全面系统规范。
为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检察机关工作透明度,加深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2010年5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主题为“深入推进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检察开放日”活动,来自媒体、高校、社区的60余名代表参加。
这是恢复重建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向社会公众开放,拓宽了人民群众走近检察、支持检察、监督检察的有效途径。此后,全国检察机关全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常态化接受人民群众面对面的监督。
建立检察案例指导工作机制
201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建立案例指导制度,通过选编、发布检察机关办理的在认定事实、证据采信、适用法律和规范裁量权等方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例,为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案件提供指导和参考,规范检察官司法办案行为,促进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同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分别是施某等17人聚众斗殴不诉案、忻元龙绑架抗诉案和林志斌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自侦案3起案例。
建立指导性案例制度,既加强了检察办案指导,又引领社会法治意识,通过法律监督促进诉源治理。
2011年7月16日至20日,第十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曹建明在会上作了题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会议回顾了第十二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以来的检察工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大举措。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形势下召开的,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对案件办理工作的监督管理,2011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案件管理办公室,作为专门负责案件管理的综合性业务部门。自2012年1月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办理的案件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并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建立健全案件管理工作机制。地方各级检察院相继成立案件管理机构,对所办案件实行统一严格的流程管理和动态管理。2012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活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加强案件管理工作是检察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检察机关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蔡长春 本报见习记者 杨佳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