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朋友”变成“陌生的对手”
发布时间:2021-11-23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3221
  “飞虎,飞虎,迅速对红方炮兵阵地实施火力突击!”
  
  金秋时节,朱日和沙场,铁甲迅猛冲锋,战鹰伴随突击。一场红蓝对抗演练正在激烈进行。
  
  狭路相逢“快”者胜。在要点夺控战中,扮演“蓝军”的第81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营长王金先发制人,机动中召唤直升机实施火力打击、投送特战兵力,打出凌厉的立体攻势,一举拿下战斗。
  
  硝烟四起,战局多变。在阵地争夺战中,担任“红军”的第78集团军某旅打法同样犀利无比,他们灵活运用电子对抗力量佯动反击,巧妙躲过“蓝军”电磁干扰,占据指挥主动权。
  
  “装备更强了,战法更新了,节奏更快了。”演练间隙,匆匆转场的王金告诉记者,“时隔七年,平面对抗变成了立体对抗,与老对手再次交手,虽然各自都做足了准备,但一打起来才发现,我们都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014年,在“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中,第81集团军某旅的前身作为模拟“蓝军”登台亮相,先后与陆军7支部队过招,取得6胜1负的战绩,引发全军震动。
  
  打败他们的对手,正是今天交战的第78集团军某旅。那次战斗,初来乍到的“红军”反客为主,采取环形包抄、分割破击的战术,一时把“蓝军”官兵打蒙了。那一年,王金还是一名连长。失利的震动,波及包括王金在内的全旅每一名官兵。
  
  当所有人把目光聚焦在胜利的光环上时,该旅官兵却将目光聚焦在唯一的败绩上。
  
  演练结束那天晚上,全旅官兵披着月光重返战斗失利的7号地域,连夜进行现地复盘检讨,梳理出指挥链路断层、分队行动脱节、兵种协同不力等10余项指挥控制不精准的问题。王金坦言:“作为‘磨刀石’,输赢不是重点,反思是为了通过发现和解决短板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把‘红军’磨砺得更加过硬。”
  
  记者走进该旅指挥所,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仿真电子态势图,多色队标排布在逼真的地形图上,诸兵力战况尽收眼底。该旅“蓝军”研训中心研究员徐武韬一边将获取的双方作战数据传输至决策席,一边组织官兵采用兵棋系统分析推演,计算最优作战方案。徐武韬说:“近年来,我们建起了数字化指挥平台,‘信息化磨刀石’越来越硬。”
  
  该旅领导补充道:“7年前的那场败仗为我们吹响了转型的冲锋号,点燃了全旅官兵的战斗热情,大家瞄准弱点奋起直追,研训新战法,寻求新突破。”
  
  在某新型坦克列装前,该旅坦克一连连长张迪便开始培训骨干人才,邀请院校和驻训部队技术骨干传授装备战技术性能,依托模拟训练系统提前熟悉该装备。
  
  该旅炮兵营四级军士长时小松探索出“网格地图”,对目标等级、价值进行科学分类,让侦察和火力打击效率大幅提升……
  
  2017年,部队编制体制调整,该旅转型成一支合成部队,角色转变成“主力‘红军’、兼职‘蓝军’”。官兵边精研“蓝军”精髓,边磨砺“红军”本领,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硬功夫。
  
  这7年,曾扮演“红军”的第78集团军某旅也在默默奔跑。完成编制体制调整与合成转型后,他们大胆摒弃“老步兵”的传统观念,围绕打通新型指挥系统链路进行攻坚,专攻精练兵种融合、信息指挥,让部队战斗力焕然一新。
  
  “轰、轰、轰……”一声声爆炸声传来,红蓝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运用信息化指挥链路的“蓝军”进攻如行云流水,“红军”则充分发挥合成营独立作战优势,“辣招”频出。你争我夺间,双方7年来的训练成效充分释放。
  
  硝烟散尽,红蓝双方坦克编队在草原深处见面,官兵跳下战车握手复盘。“炮兵火力协调有问题,作战筹划未将火力毁伤指标考虑在内,弹药准备不足……”“蓝军”营长王金先吐为快。“红军”营长程帅随后也进行了检讨:“情报中心的信息甄别、印证、融合功能发挥不够好,整编分发、共享使用还可以再快些。”复盘现场,双方互相交换演练心得,氛围十分融洽。此时,他们又成了熟悉的老朋友。
  
  夕阳洒在广袤草场,把热烈讨论中的红蓝双方官兵染成了金黄色。对于这两支部队而言,7年无关胜负,只有蜕变成长。也许下一次重逢,他们依然是对方眼中那个熟悉的朋友、陌生的对手。这也是实战化练兵的上佳境界,正是两支部队对胜战的渴望和追求,迸发出“为战而训”的能量,让彼此变得更强大。
  
  战场感言
  
  胜战“变”中求
  
  -苏尚国
  
  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时代在变迁,战争形态在演变,谁能抓住变革的契机从难从严从实练兵,谁的“制胜天平”就多了胜战的砝码。
  
  生逢变化时代,适者才能生存。两个“老对手”时隔七载大漠再重逢,既让我们领略到陆军新体制、新力量在改革重塑中发挥的作用,也让我们体悟到基层官兵投身转型的艰辛与奋斗。战斗力生成不会一蹴而就,编成科学了、武器先进了,不等于实战能力就自然而然提升了,只有紧跟变化及时升级指挥理念、打法训法、思维视野,才能爬坡进入提升新质作战能力的快车道。反之,抱残守缺、不思改变,战斗力建设是不可能水涨船高的。
  
  变革无止境,练兵无极限。未来战场千变万化,要练就一身“以万变应万变”的本领,就必须经常反思,丢掉拖累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陈规陋习、补齐训练弱项短板;就必须经常眺望,把目光聚焦到实战化训练前沿,脑袋里永远装着一个强大的对手。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更强大的自己。
  
  记者 韩成 通讯员 杨鹏飞 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