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兵寄语百年大党丨郑国芳:兄妹七人全部参加抗战
发布时间:2021-10-21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 点击:2914
  
郑国芳(年龄93岁,党龄77年)
 
       寄语:希望一代一代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文字:贺书引
  
  摄影:伍行健
  
  摄像:杨占伟、杨阳
  
  视频制作:倪鹏
  
  出品单位:中国军网、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采访当天,郑国芳穿着挂满军功章的军装,他的身影逐渐从林荫小道映入记者的眼帘。93岁高龄的郑国芳精神很好,肩上的挎包里装着老照片和画册,坚持不要人搀扶,自己从家中来到采访地。
  
  出生在上海的郑国芳先和记者讲起小时候的记忆。那时从他家的窗口向外看去,不远处就是日军宪兵司令部,日军车辆经常在大街上鸣着警报横冲直撞,日本军人更是横行霸道,随意呵斥殴打中国百姓。每当看到这些,母亲曾英总是愤怒地攥紧拳头对孩子们说:“日本鬼子太可恶了,要把他们赶出中国的土地。”
 
  
  左图:郑家长子郑大方。前排左起:郑国芳(排行四)、郑仲芳(排行二),后排左起:郑国英(排行六)、郑慈(排行三)、郑仲英(排行五)、郑雪英(排行七)。(受访者供图)
  
  母亲的心愿,郑国芳的哥哥们早已在暗中付诸了实践。上海沦陷为“孤岛”的日子,郑大方和郑仲芳兄弟俩,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将自己的家作为秘密联络点,召开会议,编写传单,接送情报。郑国芳回忆说,母亲知道后很是欣慰,每当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成员在家开会时,母亲就在屋外装着捡菜或晾晒衣被,为他们放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多个秘密机构隐藏在民宅之中,为前线提供情报、为根据地采买物资、引导热血青年奔赴抗日一线……在上海这座“孤岛”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特殊桥梁上,既承载了上海市民的报国之心,也成为敌后根据地的隐蔽供给线。
  
  1941年初,中共地下党交通员护送15岁的姐姐郑慈和13岁的郑国芳到苏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进入部队后,郑国芳被时任1师3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陶勇看中,成为陶勇麾下的一名警卫员。
  
  彼时,日伪军不断“清乡、扫荡、铁壁合围”,妄图用“三光”政策消灭抗日队伍。陶勇的部队在启东、海门一带坚持抗战,郑国芳跟随陶勇,从前线到敌后,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郑国芳谈起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兄妹七人全部参加了抗战。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郑国芳曾在江苏省如东县的大据点丰利镇税务所当过卧底,人小机灵的他与伪税务所人员混得很熟,以税务所收税员身份作掩护,观察据点里日伪军人数、武器配置、人员动向等,并设法将情报传给交通站,送到陶勇手里。
  
  后来,他回到部队,当了通讯员。有一次,在新四军将敌人包围后,陶勇命令部队冲锋,这时冲锋号却没有响起。原来两个走过长征的号兵,因常年患有肺气肿,激烈地奔跑过后无法发声吹响冲锋号。郑国芳见状后冒着猛烈的炮火,躬身跑到号兵位置,翻滚到敌人附近的沟边取到水,让号兵喝水后顺了顺气,紧接着“嘟嘟嘟……”冲锋号便骤然响起,新四军战士“冲啊,杀啊”的呼声响彻云霄,敌人很快溃不成军。
 
  
郑国芳接受采访。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1944年,郑国芳调到新四军军部胡立教处的调查研究室当情报员。20世纪50年代,他又随部队在福建前线从事情报工作,完成各项提供军事情报的任务。在情报部门,郑国芳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离休。谈及情报工作,郑国芳说,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是做无名英雄,不计名不为利,不能登报,有成绩不能讲,最多是受到上级首长表扬。这么多年下来,人家问我们工作有什么成绩,我说我们不计较这个,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这个单位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对一个人的修养和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郑国芳讲述参加新四军的情形。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我的成长受到党的教育、人民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现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真是有说不完的感慨和话语!说不完!说不完!”郑国芳一连感叹了三遍,“希望一代一代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任何宣讲活动,我是一定要参加的,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和年轻人多交流。”
 
  
 
  【人物简介】郑国芳,1928年出生于上海,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入党,作为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多年从事情报工作,不计名利,不计得失。1989年9月离休,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