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几年,海南未成年人起诉率、涉案率“两高”,每10万青少年涉命案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7.7%;每年起诉涉罪未成年人数占比,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比值。这些遭起诉的问题少年大部分从小沾染不良习惯,最终走上犯罪之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过程中,法制教育防线为何失守?
未成年犯罪呈现新迹象
2019年12月,海南审理一起组织、强迫和引诱未成年从事卖淫活动案,其中有14名涉案女未成年人,既是违法者,又是被害人。更早前,海口破获一起有组织的砸车窗盗窃案,4名未成年嫌疑人半月内作案34起,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
2016年至2018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海南省人民检察机关每年起诉涉罪未成年人,分别占当年全省起诉涉罪人员总数的5.3%、4.8%、5%,而同期全国的比值是3.3%、2.5%、2.6%。
半月谈记者从海南多个部门和机构了解到,近年的未成年犯罪类别中,涉及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的占76%。另外,还出现电信诈骗、吸毒、运毒、贩毒、性侵、校园欺凌等新情况,且呈增长趋势。
海南团省委权益部某负责人说,未成年犯罪还出现“涉黑涉恶”“流动作案”“共同犯罪”等新迹象。
2017年,海南宣判五指山市特大涉黑团伙“月亮帮”案,其中就有20多名在校或辍学学生被黑社会拉拢作案。近年起诉刑事案件中,海南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高达92%。
法制教育陷入困境
最初都是好孩子,怎么就成了问题少年?怎么又变成犯罪少年,且态势居高不下?
“上学有什么用?以后找个华侨嫁了。”在海南部分侨乡,有的家长不注重学业,一心让女儿傍大款;一些农村家庭中,不满14岁的孩子常跟着“大哥”“干爸”混迹酒吧、网吧,即便数日不归家长也不在乎;谈及未成年的子女犯罪,家长大多回以“自己不懂法、不懂教,只能看造化”。
在海南一些农村地区,“重男轻女”“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仍根深蒂固,教育方式不当,包括法制教育在内的家庭教育缺位严重,甚至存在纵容犯罪现象。
学校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海南某法制教育机构负责人在多个市县调研发现,乡镇农村学校“课堂沉闷”现象普遍。而进入法制教育专门学校的孩子,有约70%曾在初中阶段辍学。
除了基础差、不愿学、学不好导致部分学生辍学以至于犯罪外,海南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也存在不少短板。海口某中学校长有次竟对学校普法不屑一顾:“不需要普法,耽误学习。”海南省教育厅某处负责人认为,受经费、师资、绩效考核等制约,“统一编订教材”“专门教师持证上岗”等规划并不现实。她说:“一个公职教师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0元,招聘收入预期较高的法学院毕业生充当法制课教师,可行性不高。”
问题孩子谁来管?
社区、专门教育学校一直被认为是矫正问题孩子的关键阵地,但“谁来主导”一直是难题。海南省司法厅某干部说,社区普法存在“形式主义”“各自为政”等问题,尤其是“有想法没资金”这条,更是困扰相关工作的展开。而由于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学校发展滞后,那些通过重塑机制矫正的孩子,重回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的案例几乎为零。
目前,海南未成年人工作主要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牵头负责,由近20个部门组成,但各部门不作为、冷淡怠慢现象普遍,难以高效统筹、协调和管理。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团省委权益部部长陈启荣等认为,当下的未成年人在10至15年后将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未成年人一旦滋生违法犯罪行为、涉黑涉恶,将使社会治理更加棘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建议,从源头把脉,着重干预家庭教育。如探索建设家长学校,强化对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处罚制度,促使监护人重视家庭管教;统筹建设专门学校,给未成年人以重塑机会,专门学校应加强技能培训,以便未成年人出校后有求职、谋生技能。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5期
半月谈记者:凌广志 陈凯姿 | 编辑:徐宁(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