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展现一个真实的香港”——一位在港美国青年的心声
新华社香港11月5日电(记者方栋)一封公开信,让美国青年丹·艾伯森成了香港的名人。
5个多月前,35岁的艾伯森告别居住了10年的芝加哥,开始了在香港的工作和生活。然而,骤然来临的暴力示威却打破了他对新生活的期许。不久前,这位年轻的美国作家和译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英文公开信,描述了数月来在香港街头的所见所闻,向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香港。
在公开信中,艾伯森历数连月来愈演愈烈的破坏行为,揭露部分媒体对暴徒的偏袒。这封近乎漫谈的文章被众多平台翻译发表,并获得中外高度关注。许多人转发、点赞、并留言支持他的仗义执言,更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他,感谢他说出了他们心中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新华社记者日前辗转找到艾伯森。戴黑框眼镜,身着格子衫、牛仔裤,这位安静内敛的观察者和思考者讲述了公开信背后的故事。
从6月9日大规模暴力示威开始,居住在九龙的艾伯森亲眼见证了逐步升级的暴力违法行为是如何一点点将香港社会推向动荡与混乱的深渊。“很遗憾的是,我所认识的欧美朋友并不了解香港发生了什么。许多媒体报道和香港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他在专访中对新华社记者说。
一边是近在咫尺的暴力,一边是恍如隔世的媒体报道,艾伯森说,他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必须写点什么,“我所居住的街区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遭到洗劫,如同日出一样可以预测。形势让人不得不发声,因为保持沉默就等于同谋”。
有媒体将参与暴力活动的人士称为和平示威者,但艾伯森却对这一称谓加上了大大的引号。
“他们根本不是‘和平示威者’。”艾伯森说,这些蒙面者到处破坏公共设施,打砸店铺,围殴持不同意见的市民,“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所谓的诉求根本毫无关系,只是证明了他们确实有能力去破坏”。
艾伯森还发现报端经常充斥着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一眼就能识破的谣言,许多媒体制作的视频只播放对示威者有利的镜头,将警察正常执法行动歪曲为滥用武力。
“很多时候,警察被一大群示威者包围,你希望他做什么?难道躺下任由示威者围殴吗?但是媒体绝对不会把这些视频公之于众,他们只想让你看警察制服示威者的镜头。”艾伯森说,“如果任何人在美国对警察做出同样的暴力行为,毫无疑问会被击毙。”
公开信发出后,艾伯森的许多欧美朋友对他说,他打开了他们的认知,提供了和媒体完全不同的角度。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艾伯森居住的街区是遭到暴力活动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纵观整个香港,堵路、投掷燃烧弹、袭击警察、破坏商店已屡见不鲜,更有新闻机构被蒙面暴徒冲击。警方数字显示,11月1日至3日共拘捕325人,12名警员在行动中受伤。迄今为止,85个港铁车站遭到毁坏,460组交通灯失灵,4万多米的铁栏杆被拆掉。
“摧毁你的城市并不能让你拥有更好的生活。”艾伯森说,吓走游客、堵塞机场、打砸店铺,这些行为只能伤害香港的发展前景,剥夺普通市民维持生计的权利。
艾伯森表示,曾经有示威者告诉他,上街游行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我对此非常怀疑。我认为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香港需要建设更多普通人能负担得起的住房,需要继续改善交通系统,需要处理空气污染。这些事情才能让香港变得更好。”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艾伯森认为香港居民的权利实际上完全得到了保障,“示威者现在能够在街上为所欲为就是最好的证明。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拥有了太多的自由。我根本想象不到,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能够容忍如此长时间的社会动荡”。
艾伯森热爱旅行,曾经到访过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世界很多地方,此前也多次来香港旅行。他非常惋惜,香港这个自由包容的地方在暴力事件中越陷越深,已经不复安定繁荣的景象。
“我非常热爱香港。如果没有这些暴行,香港仍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他说,根据工作安排,明年此时他可能已经离开香港,但他希望能够看到这里重新恢复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