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增速放缓,是“冬天”还是“倒春寒”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人机对弈”。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摄
机器人大会现场,观众在穿着民族服饰的机器人墙前合影,祝福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茜/摄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馆像以往一样热闹,相比之下,机器人产业界的大咖显得十分冷静。
从数据上看,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全球各类机器人市场增长率较之前并不乐观。2014年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以年均8.3%的速度持续增长,2019年的年增长率是2.9%,高于2018年的0.5%;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21.9%,2019年的增长率为14.2%,低于2018年的增速;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12.3%,2019年的数字是10%,也低于2018年的增速。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但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包括增速最快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机器人市场也出现拐点,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甚至趋近于零增长。
曲道奎直言,服务机器人只是“叫好不叫座”,工业机器人等发展实际上都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他说,去年,从一些公司倒闭到老板跑路,最后机构撤资,可以说是“盛宴之后哀鸿遍野、一地鸡毛”。
“是机器人的冬天来了?还是现在机器人行业正处于进入春天的过渡,也就是中国所谓的‘倒春寒’,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少人提出这个疑问。
对于当前形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分析,机器人产业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汽车和电子等主要应用行业发展低迷等。不过他认为,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提质增效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在论坛上表示,机器人产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风险防控和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那么,重大挑战之下还有哪些发展机遇?曲道奎的答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大家再也不会认为机器人发展快就是‘春天’,稍微发展滞后就是‘冬天’,未来发展的常态,将是波浪式的。”
曲道奎说,机器人技术正处于一个大的变革时期,这种变革为人们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包括机器人技术自身的突破、机器人产品的快速迭代、机器人技术的跨界融合,因为这种巨大变化,机器人正在真正由机器向机器人进化和发展。
“未来赢在变革,不管是技术变革还是模式变革,这是未来的基本规律。更关键的是,不管是作为产业也好,还是作为企业也好,我们要创造未来,守是守不来的,复制、跟踪也不可能产生未来。”曲道奎相信,目前只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小小的转折点,机器人真正的“春天”正在到来。
谈及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中科院院士怀进鹏提了四点意见:一要夯实基础,丰富源头供给;二要共筑生态,培育创新土壤;三要注重伦理,强化科技治理前沿布局;四要开放合作,深化交流共享机制,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苗圩认为,随着全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消费升级的加速,特别是机器人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展、供给能力的提升和需求规模的扩大,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的行业趋势分析预测,2019年,随着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普及,销售额将有望接近160亿美元,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80亿美元,而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会在2021年突破70亿美元;2019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4.6亿美元,2021年增长突破130亿美元,其中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21年接近40亿美元;到2021年,预计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国内市场有望突破11亿美元。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茜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