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左边
联通右

国内

AI生成技术撼动艺术界 “魔法头像”让人欢喜让人忧

【科技创新世界潮】  2022年似乎是人工智能(AI)突破性的一年,许多创新的AI产品投入市场。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是照片编辑应用程序Lensa,它能让用户创建类似动漫的数字肖像,...

AI算法非侵入性筛查试管婴儿胚胎 准确率约七成

AI算法非侵入性筛查试管婴儿胚胎  准确率约七成 有助减少活检数量、降低成本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最新一期《柳叶刀·数字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康奈尔...

本世纪末南极帝企鹅数量或骤降九成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英国南极调查局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杂志上刊发研究报告指出,按照目前的趋势,如果不加大保护力度,到本世纪末,南极六成以上的陆...

新研究称B介子衰变成电子和缪子频率一致

新研究称B介子衰变成电子和缪子频率一致  此前发现新物理学理论的推测被推翻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此前测量结果显示,B介子衰变成电子和缪子(μ子)的频率不同,这违背了粒子...

2022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这仍然是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的一年,这也是科学技术照亮世界的一年。我们相信,有这份光,就有希望。2022年,生物医学、核聚变以及人工智能是重点突破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焦点炙手可热,科学...

2022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陆成宽)25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2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入选的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

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2022年,载入史册的科技成就,令人目不暇接。从无垠的太空到泥泞的稻田,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一个个领域踏下深深足印,在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勇毅前行。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的澎湃力量。芳华绽放...

探访世界首个县域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科技示范工程

未来电网 绿能样本   探访世界首个县域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科技示范工程   本报记者 王珍   当前,对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我们并不陌生。但由于风、光资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通常情况下,...

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 黑龙江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

黑龙江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   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本报记者 初英杰 徐凡   本期看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年轻...

中国山水工程获国际认可 乌梁素海再度成“鱼鸟乐园”

中国山水工程获国际社会认可 乌梁素海再度成为“鱼鸟乐园”   “塞外明珠”重焕光彩   本报记者 王雅婧   在近日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山水工程”...

搭建云平台、开通“码上举报” 为基层监督插上数字翅膀

搭建云平台 开通“码上举报” 建模比对数据   为基层监督插上数字翅膀   本报记者 柴雅欣   基层权力关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推动监督下沉落地,以精...

香港疫情防控“放开”的经验与教训

香港疫情防控“放开”的经验与教训  专家建议,参考香港,内地可考虑将方舱医院改建成针对老年人和高危人士的基础医疗设施  今年2月到4月,香港曾经历了一波疫情高峰,引发了医...

奔赴黔西南支教的北京民警: 让足球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

奔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支教的北京民警:  让足球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  冬季的贵州黔西南大山里,冷气裹在雨里落下,阴冷刺骨。哪怕在室内,蔡朔身上也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烧上一壶水...

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专家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多位专家解读相关措施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如何实现?  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

北京:120调度系统安全升级后运行稳定

120调度系统安全升级后运行稳定   日接听急救电话数量最高可达9万个;呼吁市民通过非急救转运专班车辆分流非急危重症需求   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获悉,近段时间以来,120急救呼叫高位运行,120指挥调度和...

130/528 第一页上一页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下一页最末页GO